摘要:在2017年,新加坡外汇,二元期权,差价合约(股票,指数和大宗商品等)的诈骗金额为580万美金,受骗人数从2016年的40位增加到2017年的142个,每位投资者平均受骗约4万美金。
在2017年,新加坡外汇,二元期权,差价合约(股票,指数和大宗商品等)的诈骗金额为580万美金,受骗人数从2016年的40位增加到2017年的142个,每位投资者平均受骗约4万美金。
骗子通过在线广告,陌生的电话,电子邮件或消息应用程序与潜在投资者取得联系。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组织研讨会来推广无监管交易商的服务。诱骗已拥有账户的券商客户为获得佣金介绍新客户。
骗局的对象为在线平台交易的散户投资者。在线平台交易通常位于离岸司法管辖区,难以追踪或验证。他们将客户资金转移到非平台经营者名下的海外银行账户。
新加坡政府也强调,在线交易平台如果要求投资者提供其信用卡信息,也需要谨慎对待。
金融管理局资本市场助理总经理Lee Boon Ngiap先生表示:“不受监管的交易平台是没有监管保障的。投资者在不受监管的实体运营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时,欺诈风险会更大,而这些平台的背景和操作无法轻易验证。”
CAD总监David Chew Siong Tai解释说,“消费者在遇到投资机会时,那些听起来很好的投资都需要我们保持谨慎,骗子通常宣称投资可以保证高回报,并保证很少或没有风险。”
新加坡警察局的商务部(CAD)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提醒投资者当进行在线平台投资交易时,一定要谨防不受MAS监管的虚假交易商。MAS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监管机构之一。因此,监管许可证很难获得,并与严格的合规条件相关联。新加坡政府建议当地受害者向当地警方提交诈骗报告。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近期,西班牙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人工智能(AI)进行外汇投资诈骗的案件,逮捕了六名嫌疑人。该团伙利用AI生成深度伪造广告,冒充知名人士推荐投资产品,诱骗全球208名受害者,诈骗金额高达2000万欧元(约2090万美元)。
近期,马来西亚麻坡一名45岁的经理在社交媒体上遭遇投资诈骗,损失超过65万林吉特(约合14万美元)。这起案件再次突显了社交媒体投资骗局的风险,提醒投资者在外汇及其他投资活动中务必保持警惕。
近日,马来西亚彭亨州发生一起网络投资诈骗案,一名公司经理因轻信WhatsApp上的虚假投资承诺,损失高达70.3万令吉(约合15万美元)。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投资者在参与外汇及其他投资活动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近日,马来西亚一名69岁的退休人士因轻信虚假的在线投资广告,损失超过70万林吉特。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诈骗分子的狡猾手段,也提醒公众在进行外汇及其他投资时务必保持警惕,避免成为骗局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