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迹象的显现,发达经济体央行纷纷由“鹰”转“鸽”,部分新兴经济体甚至加入了“降息俱乐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在转向。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都开启了量化宽松政策(QE)以促进经济的复苏。直至近两年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阴霾,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终于开始改变此前政策,逐步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但这一进程如今或将被迫停滞,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迹象的显现,发达经济体央行纷纷由“鹰”转“鸽”,部分新兴经济体甚至加入了“降息俱乐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在转向。
此前一直坚持渐进式加息的美联储在今年年初率先调转了方向。2014年年底,美联储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先是退出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然后自2016年年底进入加息快车道,随后在2017年年中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美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联储已累计加息9次,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升至2.25%至2.5%;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已经缩减了约4020亿美元,降至4.0580万亿美元。
虽然还未完成既定目标,但美国经济已在紧缩政策下亮起红灯。去年年底,美国股市大幅回调,一度陷入“熊市”泥潭,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此归咎于美联储的持续加息。随着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不断发酵,美联储官员们不得不频发“鸽”声提振市场。美联储在年内第一次议息会议上删除了政策声明中“进一步渐进式加息”的措辞,释放出暂停加息的明确信号。并在缩表问题上态度软化,称准备好调整实施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任何细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未来的货币政策将取决于数据。在经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不难预见,未来美联储可能会转向更为温和的货币政策立场,加息和缩表都将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去年年底才刚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欧洲央行面对经济寒风的侵袭,态度也有所转变。在过去的一年中,欧洲经济走势并不乐观,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欧元区GDP季环比增长0.2%,为近4年新低;意大利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四季度经济萎缩0.2%;德国四季度GDP季环比持平,勉强逃过技术性衰退。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已将加息的预期从2019年夏季推迟至2019年年末。欧洲央行执行委员维勒鲁瓦近日表示,如果欧洲经济持续放缓,欧洲央行有可能改变利率指引。另一位欧洲央行执行委员科尔则称,进行新一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也是可能的。不仅如此,迟迟未能达成一致的英国脱欧谈判,也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欧洲经济上空。若英国最终无协议脱欧或者推迟脱欧时间,又或者出现其他未知风险并导致欧元区经济出现大幅下行甚至衰退风险,欧洲央行重启宽松的可能性将大增。
英国央行同样也受到了脱欧风险的冲击。英国未来的经济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脱欧的进展,尤其是取决于英国和欧盟之间的新贸易安排、过渡是否顺利、家庭企业和金融市场如何应对等问题。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弗利葛表示,自2016年6月公投以来,退出欧盟的决定让英国经济每周蒙受约8亿英镑(10.3亿美元)的损失。鉴于英国及全球经济走软,央行可能仅一年升息一次左右。此外,由于通胀低迷始终没能开始货币正常化进程的日本央行,在今年将更趋谨慎。日本央行预计,今年内不会改变宽松政策立场。
不仅发达经济体纷纷转“鸽”,新兴经济体也是如此。2月以来,印度央行意外降息,澳大利亚央行也发出了“鸽”派暗示。2月15日,埃及央行更是出乎意料地宣布降息100个基点。事实上,新兴市场货币政策主要受国内经济增长、通胀及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影响。去年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落减轻了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同时美联储风向调转,收紧预期减弱,其他国家跟随降息以减小外部压力成为了自然选择。目前,摩根大通把对10个新兴市场央行的货币政策预期调整至偏宽松。美国银行则预计,新兴经济体决策者将释放2009年以来最为“鸽”派的声音。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