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8月20日,报价机制调整后的首个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正式亮相:1年期LPR为4.25%,较上期LPR报价(8月16日)4.31%下降6个BP; 5年期LPR为4.85%。新的LPR是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基础上加点而成,由18家报价行每月报价一次。
8月20日,报价机制调整后的首个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正式亮相:1年期LPR为4.25%,较上期LPR报价(8月16日)4.31%下降6个BP; 5年期LPR为4.85%。新的LPR是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基础上加点而成,由18家报价行每月报价一次。
业内人士指出,该举措会起到降低信贷市场利率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两轨合一轨”的实质性进展。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两轨合一轨”可谓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难走的“最后一公里”。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贷款利率仍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根据央行公告,新的LPR报价行由10家扩大至18家,增加了2家城商行、2家农商行、2家外资行和2家民营银行。
在此之前,报价行们已经历三天忙碌,确定符合自身经营要求和监管导向的“加点”。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工作,牵利率一发而动银行全身,对报价行甚至整个银行业来说,本次LPR改革对银行经营也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同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这次推出新的LPR形成机制,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由各报价行按市场化原则报价,并由银行参考LPR自主加点定价,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缩小国家调控政策与实体经济感受之间的落差。
变相“降息”
新LPR报价方式的实施,意味着即日起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这利于贷款实际利率降低。
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市场将新LPR机制解读为变相“降息”,认为银行净息差(NIM)将收窄,对于银行业绩走势的判断负面。但业内人士强调,LPR新机制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但对银行短期财务影响较为有限。尤其是央行仅对增量贷款实施LPR替代、LPR 报价频率降低为每月一次等安排,可以缓释对银行的影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LPR新机制从长远来看意义更加重大,短期影响比较有限。因为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基本面、信用质量、盈利能力等,短期内贷款锚定标的的转换,并不会对信贷市场形成较强的冲击。
房贷利率不下调
新LPR的首次报价水平符合市场预期,市场普遍认为,新的LPR推出后预计短期内贷款实际利率不会有明显变动,利率下行将是缓慢过程。对于5年期LPR的利率水平,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5年期报价与1年期利差60个基点,较贷款基准利率曲线的利差55个基点扩大,5年期的LPR实际降幅偏窄,暗含了“房住不炒”、加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原则。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