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本文将很多我的客户、读者们对于我能大趋势下正确预测经济变动以及选择正确的金融手段参与其中的特别感兴趣的秘密之一来揭示给读者:脱离供求分析价格是扯淡并能理解直接改变供求强大力量——政策。
写在本文前:
其实写本系列的文章其实是源于上个月全球浓浓的降息风潮,正好在澳洲的麦考瑞大学给国际友人们讲利息的时候发现多数人群对利率的理解依然没有从根本出发,因此所做出的分析以及寻找金融品&金融衍生品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并无法做到有效。我思忖着抓个市场热点,再写点给读者真正具有实战意义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把大量教科书的定义重复阐述,没想到编辑和读者的反响还不错,于是,正式打算把这个系列写下去。
本系列的宗旨非常简单:抛开传统内容,让读者真正了解到经济的底层法则,并且能结合到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品以及金融衍生品切实参与到经济发展金融中去,而不是形而上:别人说好,所以我也好的方式。当然,如果当期有市场巨大热点当期的内容还是会是以市场热点为主:比如最近ASIC针对CFD(差价合约)以及澳洲二级衍生品的降低杠杆的宣言,一旦切实落地,本人也会在第一时间写下报道,并且,告诉各位这些改变究竟怎么影响我们的金融行为——真正做到与你有关。
货币政策VS 财政政策
本文将很多我的客户、读者们对于我能大趋势下正确预测经济变动以及选择正确的金融手段参与其中的特别感兴趣的秘密之一来揭示给读者:脱离供求分析价格是扯淡并能理解直接改变供求强大力量——政策。
其实就WIKIFX而言,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汇率的问题。而政策端最直接能参与市场的金融品和衍生品就是各位关心的汇率。大量的教科书已经把影响经济、金融行为的政策分为了: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在这里我就不去翻书复制黏贴定义了,而直接把和各位最关心的部分结论给到各位:货币政策是最直接影响汇率的变动,因为它是直接作用于供给。相当而言财政政策则对于汇率的变动相对较为缓和——它需要通过经济体系与后续的资本分配来影响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逻辑非常简单:只要各位看到是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政策就是货币政策,举个例子:上个月我们聊的利率问题,很多学者以及资料把利率归为是货币政策——原因简单粗暴:因为利率代表了金钱的借贷成本(刚入坑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下上个月的利率篇)。在这里,我并不能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上次已经通过具体案例论证了利率其实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供给端,而需求端口则必须要考虑到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对于货币的价格变动其中的变化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市场的表现行为。而现在依然在银行体系下的准备金率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典型货币政策工具了:准备金率只要调整,货币价格几乎是直接逻辑下的变动。
银行的本质下篇:准备金
在深入解释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什么是准备金率,各位当然可以百度或者买一本传统教科书读上几遍,这里我们就拿简单明了的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把我的收入存入银行,当天提现所有金钱的概率是十分低的,而银行需要通过大数法则下统计出储户在特定时间框架下需要提现的总金额,而这个为了准备给储户体现的金额与储户的存款额之比就是最原始的准备金率。防止提现的部分预留起来,那么多余的部分银行当然要拿去做商业行为:上一期的银行的本质部分有谈到:放贷出去——而贷款方拿到钱自然也不会在后院挖个坑藏起来,而是继续在市场上使用这部分的货币——比如买房吧:一张支票哗哗哗的交到对方手上,卖房方拿到钱我相信第一时间就是把支票存进自己的银行账户:于是这个钱还是在银行体系中,是的,依然在银行体系重复着上面的循环。
以中国18年7月的准备金调整后来举个例子,100元的存款,在无运营摩擦成本无资金外流至境外体系情况下每次循环都会减少15.5%的准备金,第一次:贷出84.5的款项,第二次:贷出71.40……如此循环通过永续公式来看一下:100/15.5%=645.16——通过准备金系统,银行体系在完美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45倍的资金乘数效益!那我们看下2019年1月4日的情况:14%的准备金率的话为100/14%=714.28: 7.14倍的资金乘数效应!没错,准备金其实较于利率而言是直接作用在整个市场直接供给端的,就15.5%而言降低准备1.5%的准备金率,整个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可以多出0.69倍的资金流,当然,降低准备金的话,也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准备金的数字其实真的是个艺术!而这个艺术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直接牵动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对于价格的影响也是直接性的,接近于直接逻辑。
虽然上图是境外人民币,但是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给我们一个清晰的信息,市场一旦降低准备金率,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市场的货币供给就会变多,拉低货币的价格(USDCNH价格上升)
总结下,在抛开了传统技术面分析的情况下,我们其实至需要抓住影响供求的根本逻辑,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框架下正确解读货币政策(硬性)与财政政策(相对柔和),选择正确的金融手段自然能在市场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合理参与手段。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