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北京时间10月9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将很快开始再度扩大资产负债表,此番言论被视为美联储决策层倾向采取第一种措施的重要信号。
纽约联储十年不遇大放水
9月17日,纽约联储开启金融危机后逾十年来的首次隔夜回购操作,虽然当日拟投放750亿美元,但由于技术故障,实际接纳国债等证券的金额为532亿美元。
9月18日—9月20日,纽约联储在回购操作中分别投放750亿美元,实际接纳国债等证券的金额达到预期。
9月23日,纽约联储在回购操作中计划投放750亿美元,实际接纳国债等证券的金额为658亿美元,出现了认购不足的情况。有分析称,这可能反映美联储连续操作之后,交易商流动性有改善。
随后,纽约联储发布的公告显示,回购操作计划持续到10月10日,除了每天至少750亿美元的隔夜回购,还计划在9月24日、26日和27日额外进行14天期回购操作,每次操作规模至少为300亿美元。
这轮持续半个多月的回购刚完成,美联储决定10月10日结束的回购操作计划延长至11月初,但华尔街对四季度短期融资市场美元荒卷土重来的担忧丝毫未减。
美联储内部已意识到四季度美元荒卷土重来的严重性,正打算采取新的干预措施。只不过,目前美联储内部对解决方案的分歧不小。具体而言,部分联储官员倾向扩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部分联储官员则主张将回购操作“常态化”,甚至可以考虑设立常备回购操作工具;还有部分联储官员则建议采取措施充实银行准备金。
北京时间10月9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将很快开始再度扩大资产负债表,此番言论被视为美联储决策层倾向采取第一种措施的重要信号。
四季度美元荒来势汹汹?
10月8日凌晨,纽约联储提供的最新一轮750亿美元隔夜回购操作额里,仅有470.5亿美元被金融机构申请“认领”。这似乎预示着9月以来的美元荒困局,正随着美联储持续向市场投放资金得到明显缓解。
“不过,它不等于美元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10月8日金融机构认领资金之所以远低于美联储投放额,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三季度末企业缴税结束,以及近期美债收益率回升令海外机构暂缓美债抛售压力,令美国大型银行得以拥有相对充足资金并投放短期融资市场,令隔夜拆借利率徘徊在2%左右,符合美联储设定的目标区间。
由于以下因素,使回购交易能够获得的现金迅速减少,最终上演了极端的流动性收缩场面:
企业缴税:9月15日是美国企业缴纳季度联邦税的截止日。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9月16日当天,美国财政部在美联储存款增加了约832亿美元。
国债缴款:美国财政部在每月上下半月各选一周开展国债拍卖,上半月的拍卖集中在15日缴款(遇节假日顺延)。在9月上半月拍卖中,美国国债发行量达780亿美元,净发行量达到540亿元。作为法定的美国国债“接盘侠”——交易商需要在16日这一天缴款。
加息+缩表:此前美联储“加息+缩表”双重组合出击,引起美元流动性供给收缩。
然而,9月引发美元荒与隔夜拆借利率飙涨的因素,将在四季度再度来临,而且来势较9月份更加凶猛。比如四季度末企业再度面临缴税压力,加之年底美国银行需留存大量准备金满足监管要求,使短期融资市场资金供给缺口低于9月份的概率较小。
美联储此前采取的回购操作措施在四季度相继到期,势必从金融市场抽走大量资金,无形间又加剧了四季度短期融资市场资金供给缺口。
美联储内部“分歧”依然显著
对于如何长远解决“钱荒”问题,美联储决策人士分成了倾向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扩表派”、主张推动回购操作常态化的“回购派”和充实银行准备金的“缓冲派”。
“扩表派”倾向于扩张美联储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9月降息后提出,美联储正评估何时恢复资产负债表的“有机增长”。美联储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日前也透露,美联储将在10月底举行的货币政策例会上讨论扩张资产负债表。
然而,各方对美联储的扩表规模看法不一。拉扎认为,美联储需要在未来一年增加近4000亿美元才能避免“钱荒”。美国银行则认为,美联储每年需要购买约1500亿美元资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回购派”则主张通过继续运用和完善回购工具来平抑市场货币供需失衡引发的波动。克拉里达表示,美联储高层将重新考虑建立长期回购机制。此前,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达德利也建议美联储引入“常备回购工具”。
“缓冲派”则认为当前的“钱荒”源于银行的合规压力,即银行为达到监管机构对准备金的规定,不便拿出更多资金供给市场。拥有货币政策投票权的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里克·罗森格伦指出,美联储应专注于供应足够资金,让银行进一步充实准备金并建立足够大的“缓冲”空间。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