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其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曾在其短篇小说《傻头傻脑威尔逊的悲剧》中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说出这样一句名言: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马克.吐温的一句幽默之语,其实也诉说了他自己在股市中的切肤之痛。当年马克.吐温曾经迫于还债压力,进军股市希冀大捞一笔,但是结果屡战屡败,屡炒屡输。这位美国历史上稿费最高的作者,通过投资,成功地将自己和他煤老板女儿太太的钱,都亏光了!那么这位大文豪是如何把自己的钱都输光的呢?
屡战屡败的投资生涯
马克·吐温的投资可以用“搞笑”来形容,他一生酷爱投资,却每一次都是看错。他曾经投资过一个发明家,号称在做一款蒸汽机。马克·吐温每周给他提供35美元,作为他的“天使投资人”。这个发明家也会每两周和马克·吐温沟通发明进展。最后发现,他居然每周花36美元买酒喝。当然马克·吐温不理解,那个额外的1美元来自谁。
在买股票上,马克·吐温曾经买过一个俄勒冈铁路公司,他成功的在78美元高点买入,然后在12美元低点卖出。
马克·吐温曾经有一个机会投资电话之父贝尔。当时一个报社的老板邀请马克·吐温参加贝尔面向投资者的小会议。贝尔展示了他的发明:电话。他告诉马克·吐温,未来这种电话机会走入家家户户。马克·吐温马上拒绝了他,认为贝尔就是一个骗子。于是错过了人生几乎唯一的一次发财机会。
他还曾经投资过一个叫佩吉的人,号称要发明一种新型打字机,能大大帮助作家写作。马克·吐温整天和打字机打交道,感触很深,二话不说就先投资了2万美元。然后这个投资项目就变成了一个无底洞。马克·吐温决定不再当傻瓜。但当善于花言巧语的佩吉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决心又动摇起来。在此期间,马克·吐温多次感觉到不对。但是对方总是说,你已经投了那么多钱了,就再多头一些,马上就要成功了。成功后,你的钱都回来了,还能翻好几倍!于是,马克·吐温不断进行“补仓”。 佩吉最后一次对马克·吐温说:“自动排版机已研究成功。机器没问题,只要再调整一下,就可以投放市场。如果你愿再拿出最后一笔钱,当然要多点,那就……4万!”“4万就4万吧。”然而,最后的投资还是没有换来回报,相反地传来的是犹如晴天霹雳的坏消息:其他竞争者已把自动排版机发明出来了,并已投入工业生产。马克·吐温投资的那个还在“调整”的自动排版机,即使此时能投放市场,也赚不了一分钱。他用心血换来的19万美元全部付诸东流。最终,其他竞争对手早就把最新打字机研发出来,并且商业化。马克·吐温才知道这笔投资确认失败。在这笔投资中,马克·吐温花了17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500万美元。
投资不要“补仓”
当现金从我们的口袋变成投资时,预期是这些钱购买的资产,在未来会变得更加值钱。但是当结果和我们的预期相反时,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错误。我们自然的做法是,长期持有那个让我们亏钱的股票,只要没有卖出,那么我们就还没有输。
“等打平了我就卖出”,相信许多人在看待亏损时,脑海中都会浮现这句话。就在等待反弹的过程中,一个小亏损变成了大亏损。一个20%的下跌,需要25%的反弹才能弥补。股票跌幅越大,越难从坑里爬出来。
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大卫。埃因霍温说过一句话:那些跌幅90%的股票,就是在跌幅80%之后继续腰斩的公司!换句话说,一个公司已经从100跌到了20,并不意味着不能再跌到10元。
当我们的头寸表现不佳时,我们很容易继续持有,比继续持有更容易做的是:补仓!如果你在100元对一家公司有信心,那么在下跌到90元时,会加倍有信心。但是,许多股票经历了暴跌后,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做过一个统计,1980年以来那些跌幅超过70%的股票中,有40%的股票再也回不到之前的高点。
做了如此多的开场白后,终于要进入正题,说说我们今天的主角:马克·吐温。事实上这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做Samuel Clemens。这位美国历史上稿费最高的作者,通过投资,成功的将自己和他煤老板女儿太太的钱,都亏光了!
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自然想到了开自己的出版公司。马克·吐温50岁的时候,名气更大了,他写的不少书都成了畅销书。看着自己作品的出版收入大部分落入出版商的腰包,而自己只能拿到其中的1/10,马克·吐温颇为不忿。他决心当个出版商,自己出版自己的作品。可是,马克·吐温没有任何建立和管理一家出版公司的经验,就连起码的财会知识都不懂。马克·吐温找到姐姐的女婿查尔斯·韦伯斯特做公司总经理。30岁的韦伯斯特,尽管热情很高,心地善良,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其对商业和出版业毫无经验。
1884年,马克·吐温开办了自己的出版公司,然后由他出面,贷款购买了20部印刷机,建立了七家装订所,还雇用了一万多名推销员,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经营业务由韦伯斯特负责。同一年,马克·吐温完成了构思多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他对这部书十分满意,预言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1885年,韦伯斯特公司顺利地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以深刻的思想和新颖的文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销路很好,获得了很大成功。一年之后,韦伯斯特把一张54500元的支票交给了马克·吐温。第一炮竟然打响了。
接着,由马克·吐温招揽,韦伯斯特公司出版了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的《回忆录》。这位五星上将曾经辉煌一时,当年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军总司令,曾继林肯之后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伟人。但格兰特在总统任期内的失败导致他经济窘迫、名誉扫地,他甚至无法养家糊口,在晚年则陷入破产困境。马克·吐温邀请他写回忆录,格兰特当时饱受咽喉癌的折磨,在马克·吐温的帮助之下,他终于在去世前的四天完成了这本书。由于美国人对这位前总统的命运十分关心,所以这本书成了畅销书,出版不久销售了61万册,获利64万美元。马克·吐温把这笔收入中的42万美元赠给了这位前总统的遗孀,使格兰特全家一夜暴富,告别了贫穷。18万美元分给了出版公司,自己留了4万美元。这4万美元,就是马克·吐温对佩吉研制自动排版机的最后一笔投资。
一时间,韦伯斯特公司名声大振,报纸上肆意渲染,把马克·吐温说成一位百万富翁。一方面是商业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受到普遍的赞誉。从1874到1885年的十年间,是马克·吐温最幸运的年代,经济收入丰厚,并已创作出了最好的作品。
马克·吐温被这两次偶然的胜利搞得昏昏然,继续扩大出版业务。而经理韦伯斯特除了比他多懂得一些财会知识外,对经营管理也一窍不通。他们两人的关系,是一个外行不断地向一个门外汉下达一些稀奇古怪、充满浪漫色彩的指示。后者无法理解前者指示中的奥秘,双方经常争吵不休。再加上马克·吐温好面子,经常替朋友出书,却得不到任何收益,有时反而还倒贴钱。到了第三个年头,韦伯斯特感到实在难以再干下去了,便卷起铺盖一走了之。马克·吐温只得亲躬商务。可是他一看到账目就头痛,更别提怎么去管理好整个出版公司了。这个出版公司勉强维持了10年,最后在1894年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坍塌。马克·吐温为此背上9.4万美元的债务,他的债权人竟有96个之多。最终,马克·吐温在经商活动中彻底失败,不得不宣告破产。
最终这位伟大作家,必须通过环游全球写作和演讲,来还清债务问题。1895年7月,马克·吐温和妻子莉娃、次女克拉拉一起,开始了全球巡回演讲。他们首先横穿美国大陆,再赴加拿大,接着去澳大利亚,还到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许多国家。在旅行中,马克·吐温不断地将赚到的钱寄给经纪人罗杰斯,由他来替自己还债。令他们一家高兴的是,随着旅程的即将结束,欠债额也在迅速减少。
1900年10月16日,马克·吐温一家结束了长达9年的流浪生活,返回纽约。面对前来迎接他的众多记者和读者,马克·吐温激动地说:“我只要上了岸,就要砍断两条腿,让自己再也不能离开了!”
在马克·吐温70多年生命中,除了留给后人十多部长篇小说、几十部短篇小说和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马克·吐温对于股市的“名言”同样经典。马克·吐温在其短篇小说《傻头傻脑的威尔逊》中有一句对投资者来说犹如当头棒喝的名言:“十月,这是炒股最危险的月份;其他危险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投机和智商无关
许多极度高智商的人,都栽在了投机上。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都因为投机导致倾家荡产过。投机,和人性有关,和智商无关。即使你能写出那一本本经典的小说,充满了对于世界的洞察,但是依然无法摆脱投机。甚至在破产之后,马克·吐温还告诉朋友,如果有好的股票,给他推荐!
在投资中,我们发现许多做得不错的人,往往是“笨人”。他们不懂怎么走捷径,从来没想过发财,也不追求短期高收益。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工作,然而时间一长,投资业绩往往很好。因为“笨人”的思维比较简单,不会想那么多,往往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
知行合一,就是你知道,同时你真的相信。有些人知道,但并不相信。伟大的马克·吐温,一定知道投机大概率会失败。然而在行动上,他却无法抵御人性的弱点。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