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新刺激方案包括40万亿日元(约合3844亿美元)财政支出。
新刺激方案包括40万亿日元(约合3844亿美元)财政支出。
日本内阁12月8日批准了一项规模73.6万亿日元(约合70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包括40万亿日元(约合3844亿美元)的财政支出。日本首相菅义伟当天表示,该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帮助GDP增长约3.6%。这项计划将对新冠疫情防控、后疫情时代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
IMF称,日本是主要发达国家中公共债务负担最重的国家。该国面临财政重建等重大问题,但迫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刺激经济成为当前首要任务。投资者预计,为了向新经济刺激计划提供资金,日本政府将新增发行债券约15万亿日元,本财年新发行的债券将突破100万亿日元。
鼓励日本企业回流
对于上台之后推出的首个经济刺激计划,菅义伟表示:“为了保护民众生活和生计,我们制定了这项计划,从而确保就业、企业生存和经济复苏,并为绿色和数字化等发展开辟道路。”
事实上,2019年日本经济已出现疲软之象。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日本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实际GDP呈负增长,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菅义伟新政府成立后,直接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重振经济两大挑战,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势在必行,同样也可以展现其恢复日本经济的决心。
一份媒体披露的最终草案显示,在这项经济刺激计划中,40万亿日元财政支出将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约5.9万亿日元用于应对新冠疫情防控;约18.4万亿日元用于支持疫后经济结构改革,如数字化和去碳化等经济增长战略;约5.6万亿日元用于灾害管理和国土强韧化。
日本4月和5月推出的两项经济刺激计划总规模超过230万亿日元,约为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四成,号称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姜跃春指出,前两轮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为了帮助受新冠疫情冲击的企业和家庭,与此不同,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更加多元化,除了增加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投入,还考虑了疫情之后经济结构改革。此外,针对日本灾害频发的特点,增加了对灾害防控方面的支出。
他还指出,日本在疫情中察觉到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尤其对中国依赖过大。因此在前两轮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日本增加了针对在海外尤其是在中国设厂的日本企业的补助,鼓励其回归日本本土。在新的刺激计划中,日本出台了进一步的措施,鼓励产业回流。
草案显示,日本进一步针对生产基地集中在海外的生产企业和医疗企业进行补贴,以帮助其将生产线搬回日本国内,同时针对业态转型的中小企业,日本政府最高补贴1亿日元。
新发国债料破100万亿日元
据报道,此次新刺激计划中40万亿日元的财政支出,将由日本政府第三次补充预算中的19.2万亿日元提供部分资金。为应对新冠疫情,日本政府三次制定大型补充预算。
一些分析师推算,日本政府为第三次补充预算提供资金所需的新增债券发行量约为15万亿日元,日本2020年度原始预算和补充预算合计的新发国债额将首次突破100万亿日元。日本公共负债率早已是发达国家最高,规模达到GDP的两倍,但新冠疫情迫使日本政府将其财政改革议程置于经济刺激之后。
姜跃春指出,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超过95%以上的日本国债持有人为日本国民,以日本民族一贯团结一致的精神,日本国债不太可能被抛售,日本政府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敢于大量举债。此轮经济刺激计划规模小于前两轮,也是在寻求财政负担和经济复苏的平衡点。
日本明治安田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Yuichi Kodama 表示,日本需要制定财政改革计划,并在某个时候转向重建公共财政,但眼下应优先帮助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企业和家庭。他认为尽管日本政府本财年新发行的债券将突破100万亿日元,但是这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并不会扰乱市场。
日本近日已经出现第三波疫情,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屡创新高。当地时间12月8日0时至17时,日本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78例;8日当天新增死亡病例25例,累计死亡2423例。截至目前,日本累计报告新冠确诊病例165939例。为了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日本呼吁避免“3密(密闭、密集、密切接触)”,餐厅酒吧等场所经营受到严重打击。姜跃春指出,由于欧美国家疫情也在全面反弹,日本经济第四季度不容乐观。
日本内阁府8日发布报告,将今年第三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速上调至5.3%,按年率计算为22.9%。姜跃春表示,日本正在经历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对内刺激旅游出行等计划必须暂停,对外,对欧美出口将大幅减少,对中国以及东盟的出口将会增加。日本第三季度GDP大幅反弹,经济指标已经恢复到一定程度,但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压力仍然很大。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