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再鼎医药(09688):逆境中“狂飙”,核心单品迈入10亿大关
牛市搭台,业绩打底,想必这是投资者最爱的画面。
随着年报季到来,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再鼎医药及和黄医药等头部Biotech也纷纷晒出2022年成绩单。翻开各家的财报,可以发现,在2022年资本寒冬中,有的受挫,有的在逆风中快速成长,逐步从Biotech向Big Pharma蜕变,可以说2022年各家药企都走出了不一样的节奏。
则乐迈入十亿大关,商业化及研发能力持续得到验证
据智通财经APP横向对比发现,上述几家Biotech企业中,再鼎医药(09688)的收入增长表现最优异,显示出强劲的成长能力。
何以得出此结论?先从业绩增速角度来看,2022年再鼎以49.3%的增速位列几家药企之首。2022年,再鼎营业总收入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亿元(按3月10日汇率计算),同比增长49.3%,其中Q4总收入6260万美元,同比增长41.7%,环比增长8.8%。
收入端取得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再鼎医药已商业化的四款产品。
具体而言,则乐销售收入1.5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值得一提的是,则乐2019年在中国上市,次年便进入医保。年销售额从3214万美元,到眼下的1.5亿美元只花费了两年时间,要知道,这还是在新冠疫情极为严重的年份里取得的成绩;爱普盾的销售收入4730万美元,同比增长21.6%;擎乐销售收入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8.7%;至于2021年年末才上市的纽再乐,上市第一年卖了520万美元。从几大产品收入的增数来看,足见再鼎医药的品牌力及商业化能力。
这也是再鼎连续第4年交出稳健的财务报表了。
之所以细剖收入,是因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业绩稳健是优质标的的标配,毕竟收入波动过大会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横向对比不难发现,稳健的财务数据并非所有Biotech公司都能做到的事情。以君实生物和荣昌生物为例,虽然在2021年收获大额license out收入,但均属于一次性收入。
反观其他数家营收平稳增长的几家公司,其共同特点便是在拥有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将研发管线开发至极致,不断有新品产出,配以持续商业化的能力,不断创造价值。
据财报显示,2022年,再鼎医药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为2.9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133.0%。在重金投入下,再鼎医药在研管线进入密集兑现区,今年公司将有多个潜在重磅管线将迎来里程碑事件。
其中:1)肿瘤电场治疗于2023年初在NSCLC二线治疗III期临床中抵达OS终点,公司计划于近期学术会议宣布具体数据,未来1-2年还可期待卵巢癌(2023)、NSCLC脑转(2024Q1)及胰腺癌(2024)的III期临床数据读出;2)KarXT已在用于精神分裂症的III期临床中取得差异化阳性结果,合作伙伴Karuna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完成安全性随访,再鼎计划以桥接研究方式支持国内申报;3)公司计划于2023年启动具有全球权益的品种ZL-1102(外用IL-17A抗体)用于轻中度银屑病局部治疗的全球II期临床研究。
再鼎在年报中透露,计划在 2025 年年底之前上市另外至少8款产品。随着这些潜在的重磅产品上市,可以预见再鼎医药的收入将持续增长,并将在重点疾病领域发挥协同效应,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
资本市场长袖善舞 成功去 “-B”
当然,无论是商业化能力还是成长能力,其实均离不开公司的执行力。过去的一年里,再鼎医药的执行力落实在多个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创新药具有科技属性,除了会面临研发失败的内部风险,同样还有宏观外部风险。如202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再鼎医药与另外四家公司(百济神州,和黄医药,百胜中国,盛美半导体)暂时性地认定为使用未经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查的审计机构,让公司可能面临从美股退市的风险。
幸运的是,2022年8月,在多方的沟通下,中美达成了中概股审计的相关协议。
事实上,在达成相关协议之前,再鼎医药已经通过更换审计方等相关措施来维持持续上市,因此风险最先得以化解。发现问题的苗头便迅速扑灭,不难看出公司灵敏度十分高,执行也十分到位。
2022年,再鼎医药在港股的上市方式从第二上市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成为港交所第一家从二次上市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
不仅如此,按照港交所的规定,18A企业市值在40亿港元以上,年收入超过5亿港元,且至少过去三个会计年度的管理层稳定,就可以申请摘标。2022年11月再鼎医药成功去“-B”,意味着公司已从Biotech进入到BioPharma阶段。
截至目前,港股18A公司仅有7家成功摘去“-B”,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康希诺、再鼎以及诺辉健康。
这些摘掉“-B”企业的相同点在于,从最初无商业化收入稳步实现了自己核心产品的商业化并快速在市场放量。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公司的研发能力以及商业化能力都持续得到验证。
与其他创新药所不同的是,再鼎选择“内部自主研发+外部战略合作”的双轮驱动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公司的在研管线会更加丰富,并且通过引进快速商业化为其他在研管线提供现金流。在大多数创新药企业还靠融资支撑研发管线时,再鼎已有自己的造血能力,不难看出其商业模式的优越性。
目前,再鼎已经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领域、中枢神经系统领域布局全面,历经八年的发展,在内部研发和战略合作的双轮驱动下,公司已经有4款品种实现商业化,3款产品在中国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另外还有7款产品具有全球权益。
现如今公司业务和销售体系基本成熟,凭借着公司强大的执行力,公司更多的产品将持续兑现,在2022年年报中,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博士明确表示,预计2023年公司将实现商业化盈利,并计划在未来三年上市另外至少8款产品,在2025年底前实现企业层面整体盈利。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