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担心利率过度上扬,新增专项债9月底前发行完毕目标已难实现,市场静待四季度化债方案落地
财联社9月26日讯(记者 梁柯志)尽管9月15日央行意外降准,市场利率依然未能明显收敛,临近季末,市场利率上扬。
市场数据显示,9月25日缴准日前后,10年国债利率一度达到2.7%,短端品种利率上行幅度更大,1年期国债和1年期AAA存单收益率分别上行39bp和24bp达到2.21%和2.47%。
9月26日,深圳某券商固收首席对财联社表示,现阶段,市场各方都希望防止利率过度上扬,一方面保持相对的低市场利率对社会融资和经济恢复比较关键,同时,利率上扬对债市融资和交易也会形成压力,牵动固收投资标的和收益率。
对于债市利率波动和投资,9月26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认为,近日利率走高原因一方面是资金面日内波动较大,另一方面是近期地产宽松、财政发力、经济数据改善、汇率贬值压力等因素压制债市做多情绪。短期看扰动债市情绪或将持续,但目前利率估值已明显偏高,配置价值已经显现。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稳定,原定9月底完成的地方债发行已经明显放缓。
民生证券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上周五(9月22日),新增一般债6390亿元,累计发行进度88.7%;新增专项债33067亿元,累计发行进度87.0%,若扣除中小银行专项债,则新增专项债规模为31594亿元,累计发行进度为83.1%。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谭逸鸣分析,在7月政治局会议要求地方债加快发行之后,8月地方债发行明显提速,成为年内发行速度最快的月份,但9月却明显放缓,距满足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谭逸鸣认为,这或与跨季流动性安排有一定关联,更多是政府债发行节奏间的调整配合,以平滑后续供给压力。
防止利率过度上扬,9月利率债发行明显放缓
9月15日降准之后,市场利率一直未能放松。
德邦证券9月24日报告显示,上周(9月18日-9月22日)银行间市场资金在跨季因素影响下较紧,全周来看,准政策基准利率DR007上行28.78个BP至2.1957%,隔夜DR001下行6.07个BP至1.6941%;银行间质押R007上行23.13个BP至2.2554%,隔夜R001下行4.87个BP至1.7858%,R007和DR007溢价收窄至5.97个BP。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截止9月第三周,新增专项债限额仍有近5000亿元缺口,9月最后一周仅4个工作日,计划9月内完成限额发行的目标或难以实现。
Wind数据显示,9月最后一周的四个工作日,地方债发行计划分别为450.97亿、440.37亿、491.45亿和646.21亿。
除地方债之外,民生证券报告显示,截至9月22日,国债发行75466亿元,净发行23689亿元,累计净发行进度75.0%;政金债发行48561亿元,预估当前发行进度已达80.4%。
谭逸鸣认为,这或与跨季流动性安排有一定关联,更多是政府债发行节奏间的调整配合,以平滑后续供给压力。预计今年四季度利率债供给规模为2.29-2.83万亿元,其中主要在10月,估计规模为1.06-1.24万亿元。
四季度化债任务或承压,特殊再融资债提上日程
德邦证券芦哲认为,9月内无法用尽的新增专项债限额或也将延后至四季度发行。从历年对比来看,目前剩余的4932.72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导致四季度专项债供给压力或较大,或仅次于2021年。
中泰证券9月25日报告显示,截至9月22日,共有17个省市披露2023年10-12月地方债发行计划,披露总额共计3426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216亿元,再融资债券2210亿元;一般债券1641亿元,专项债券1785亿元。
民生证券谭逸鸣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市场对化债政策便保持较高关注,即将进入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概率在加大。
此前,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认为,在化债工具上,目前市场呼声最大的工具莫过于特殊再融资债券。不过,鉴于地方政府之间化债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预计中央可能会对地方政府发债空间进行统筹再分配,以辅助一些财政实力较弱、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区化解债务风险。
民生证券报告测算,按此轮特殊再融资债发行额度在1.1和1.5万亿元、未来5-9个月发完来推演,平均每月发行规模在1200-3000亿元区间。
谭逸鸣团队预计,总体来看,预计四季度利率债供给压力主要来自于地方债,尤其是特殊再融资债,这当中关键又取决于后者发行节奏会如何。
此外,德邦证券芦哲也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行动在即,四季度或将增发国债以为化债准备“弹药”,四季度国债供给压力依然不小。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