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衍生品市场未来如何扩展空间,有哪些重点工作?中金所等各亮观点
财联社12月10日讯(记者 周晓雅)经历数年发展,衍生品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外的衍生品市场在更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万亿级市场,截至今年7月末,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和证券公司累计交易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新增超6.8万亿元,存续规模超过2.7万亿元。
衍生品市场正呈现哪些产品创新与应用场景的深化,场内外衍生品参与方有又哪些新的动向?在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的衍生品风险管理分论坛上,来自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等嘉宾提出各自观点。
衍生品市场迎更广阔前景
中信期货董事长窦长宏致辞称,随着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快速发展,以及商品期货ETF的陆续上市,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功能日益凸显。在世界动荡变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频繁剧烈的环境下,发展和利用衍生品市场对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十分重要。
对于实体企业而言,窦长宏认为,通过衍生品管理风险,以稳定的未来预期现金流提升企业价值,有助于企业享受更低的资本成本和更少的财务限制,从而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动增长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衍生品通过平滑风险厌恶系数的波动,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而稳定经济主体的预期和信心,显著提升各生产要素参与度,拓宽了经济活动的领域和范围,真正意义上为生产力保驾护航。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为长期资金提供了风险隔离,为它们专注于长线投资的发展模式添砖加瓦。对于政府而言,期货市场价格为宏观调控部门监测经济运行、判断经济形势提供了难得的重要参考。
与会嘉宾则提到,基于以下两方面背景,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更值得期待。
一是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强调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场内衍生品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应用得当可有效降低相关资产波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二是随着期货期权产品实施注册制,未来新品种将会更快的推出,可以更好满足各类投资者风险管理的需求。
“场内衍生品标准化、流动性好,可以做场外衍生品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场外衍生品的优势是更加个性化,可以更好、更精准的满足各类机构的风险管理需求,进一步提升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该嘉宾表示。
展望后期,该嘉宾认为,需要丰富产品体系,如股票衍生品方面,除现有的超大盘、大盘、中盘等风险对冲工具,还应该有风险较低的对冲工具,通过进一步完善宽基ETF、行业主题ETF,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更精准的风险对冲工具。
场外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
针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中信建投衍生品交易部董事总经理项鹏飞认为,场外市场从2013年起步到目前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现在又得到正式的法律支持,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从监管角度看,都已经进入成熟期。
在他看来,衍生品可以提供很多帮助实现风险管理需求的结构,如安全气囊;在标的的丰富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
他以策略指数标的的创新为例。部分客户看好中国经济,但对不同资产类别选择、配置存在困难。团队可以通过创造策略指数标的,帮助客户在股票、商品、债券等市场中进行动态配置,其结果基本与实体经济增速相匹配。“通过金融工程的方法,实体经济的增长最后通过产品的形式呈现,并为客户提供配置的工具,这也是丰富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很好方式。”
华泰长城资本总经理于成刚介绍,去年公司推出的风险管理产品化结构,可以从企业的库存、经营、销售,从上游、中游、下游的企业,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设计出产品结构。“企业其实最擅长场景的确认,他知道产业是什么状态,但不知道这种状态该用什么产品解决问题,而我们擅长金融工具的使用。我们提供一系列场景产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场景选择我们的产品,达到服务企业的目的。”
中金所研究部兼场外业务部部门负责人于延超则认为,在场外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存在普及风险管理的问题。“需要未来在场外衍生品交易商与客户的交易过程中,不仅交易商可以合理利用场内的金融期货做风险管理,交易商的客户们也可以合理的运用一下金融期货,管理自身风险。”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