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中金:CCER正式重启 推动全国碳市场迈向双轮驱动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年上半年,CCER在我国地方碳市场的交易情况各有差异:北京、上海价格较高;随着CCER重启后明确为全国集中统一交易,2023年下半年以来各地CCER价格收拢。2023年以来,CCER规则体系持续完善,项目设计、注册登记、交易结算、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等细则持续出台,为市场健康运转建立制度基础。向前看,该行认为CCER供给或将缓步释放,需求或将随全国碳市场扩容得到提升。
中金观点如下:
双碳背景下,企业碳资产有望加速变现,凸显低碳竞争力
碳资产的概念与分类:碳资产是绿色资产的重要类别,相比排污权、水权等环境权益资产,具有相对明确的市场化变现机制。碳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主要包括碳排放权资产和碳减排资产两大类,狭义碳资产主要指碳配额、碳信用等可交易资产;广义碳资产泛指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碳减排相关资源。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碳市场、绿电绿证交易等市场化机制逐步建设完善,为碳资产变现提供广阔空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三年以来平稳运行,碳价稳中有升。CCER正式重启,首日成交量突破37万吨,有望在2024年迎来签发增量,为减排企业增厚绿色收益。绿证核发全覆盖,新增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等,确认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绿色电力交易试点稳步推进,江苏省/广东省绿电成交均价分别为464.44/
465.64元/兆瓦时。
我国主流碳资产包括碳配额和CCER。两类碳资产的交易市场均由生态环境部门主管,CCER与碳配额通过履约抵消机制。绿证与可再生能源项目CCER具有相似性,但在“唯一性”前提下不可重复开发。
碳资产的开发价值:碳排放权与碳减排量
碳排放权资产的内在价值:气候经济学视角下,理论碳价由碳减排目标和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决定。碳交易具有强政策属性,碳市场的总量设定、配额分配等规则决定碳配额的供需面,是碳价形成的基础。碳价波动还受到能源价格、宏观经济、极端天气、政策事件等外部因素影响。
碳排放权资产的估值与财务分析:碳排放权是日常经营的重要生产要素,对其进行估值是进行碳资产管理、参与碳交易、衡量低碳竞争力的基础。碳资产估值方法可大致分为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传统方法与实物期权法、影子价格法、数理模型法等创新方法。
碳减排资产的开发价值:CCER重启后,审定要求趋严,监测要求提高。唯一性前提下,CCER与绿证的开发价值主要由所在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和CCER、绿证的价格弹性决定。在排放因子较高的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网,可再生能源CCER开发具有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在CCER价格为65元/吨的情景下,华北、东北和西北电网单张绿证(1兆瓦时绿电)对应的CCER价格分别为46.27/42.98/43.32元/吨,高于2023年11月以来的绿证实际成交均价。而以平价绿证50元/张的指导价格为基准,CCER需维持在相对较高的交易价格,其开发价值才会高于绿证。
碳资产的投资价值:中国碳市场运行与建设概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中有进,2024有望扩容升级。2023年全国碳配额(CEA)成交量提升,全年累计成交量2.1亿吨,相较2022年提升近4倍,履约和政策驱动交易的现象较为显著。2023年,多方面因素拉动全国碳配额价格上升,平均收盘价64.56元/吨,相较第一履约周期上涨38%。向前看,我们认为全国碳市场有望在行业扩容升级、配额分配优化、约束力提升等方面再进一程。
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百花齐放,维持政策试点功能。2023年,全国8个区域性试点碳市场的碳配额成交均价多数上涨,深圳涨幅最大,北京碳价最高。2023年全国区域碳市场成交量差异较大,福建、广东全年累计成交量居前。
CCER:正式重启,推动全国碳市场迈向双轮驱动。2023年上半年,CCER在我国地方碳市场的交易情况各有差异:北京、上海价格较高;随着CCER重启后明确为全国集中统一交易,2023年下半年以来各地CCER价格收拢。2023年以来,CCER规则体系持续完善,项目设计、注册登记、交易结算、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等细则持续出台,为市场健康运转建立制度基础。向前看,我们认为CCER供给或将缓步释放,需求或将随全国碳市场扩容得到提升。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