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他管理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由于资产规模巨大,他在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每周工作80小时!这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就是本期的主角:彼得•林奇。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传奇人物只干了13年就退休了,为什么他会急流勇退,提前选择退休呢?
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第一理财家,他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投资13年收益率高达29倍,资产由原来的2000万,增长达到了90亿美元,堪称投资神话。他管理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由于资产规模巨大,他在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每周工作80小时!
这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就是本期的主角:彼得·林奇。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传奇人物只干了13年就退休了,为什么他会急流勇退,提前选择退休呢?
以“股票多情种”闻名天下
1990年5月31日,咔嗒一声,他关掉了科特龙证券行情报价机,走出了在富达麦哲伦基金的办公室。到这一天为止,他已经在麦哲伦基金工作了整整13年。
回首往事,13年之前的1977年5月,他刚刚掌管麦哲伦基金时,吉米·卡特刚刚就任美国总统。其实,当时他跟这位总统一样,心里充满了渴望,不过和总统先生不同的是,他所渴望的是股票。
最后他统计了一下,他管理麦哲伦基金期间买过的股票总数高达15000多只,而且其中很多股票还买卖过好多次,因此以“股票多情种”闻名天下。
离职绝非心血来潮
他的离职确实十分突然,但也绝非一时冲动心血来潮。1985年,道琼斯指数冲破2000点的指数大关时,他也冲破了43岁的年龄大关。人到中年,还要追踪关注上万家上市公司股票,已经让他感到为这份工作付出的个人代价实在太大。
尽管他管理的基金投资规模已相当于厄瓜多尔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这让他很有成就感,也很风光,但是他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个人生活代价,无法享受经常与家人相伴的幸福时光,无法享受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的天伦之乐。
孩子们长大时变化可真快,简直一个星期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她们都得向彼得·林奇自我介绍,因为他平日只顾忙于投资却根本不沾家,根本认不出来谁是谁。
“当你开始把房地美(Freddie Mac)、沙利美(Sallie Mae)、房利美(Fannie Mae)这些公司股票简称和家里孩子的名字混在一起时,当你能记得住2000只股票代码却记不住家里几个孩子的生日时,那你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作狂,在工作中陷得太深而难以自拔了”他说道。
到了1989年,1987年所发生的股市大崩盘早已成为往事,此时股市又再度平稳前行,他的妻子卡罗琳,还有宝贝女儿玛丽、安妮和贝思,为他举办了一个生日晚会,庆祝他的46岁生日。在生日晚会进行到一半时,他心头忽然一震,因为他突然想起来,他父亲就是在他46岁时离开人世的。
当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能够活着的时间实在是非常短暂,而之后的死亡却会是无比漫长的。他突然开始反思,反思为什么自己以前不懂得珍惜宝贵的生命时光,不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们去参加学校里的体育比赛、去滑雪、去看橄榄球赛。于是,他提醒自己,再也不要当一个工作狂了。
提前退休后的出路选择
到了1990年年中,彼得·林奇终于醒悟,这份工作再也不能干下去了。彼得·林奇想起了那位与他所管理的基金同名的航海英雄斐迪南·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他也是提前退休,隐居到一个偏僻的太平洋小岛,可是彼得·林奇发现他后来被当地愤怒的土著人撕成了碎片,他这种退休后的悲惨遭遇让我犹豫再三。
为了避免同样的悲惨遭遇,被成千上万愤怒的基金持有人撕成碎片,彼得·林奇专门会晤富达基金公司的老板内德·约翰逊,还有经营主管加里·伯克海德,讨论如何让他安全平稳地离开基金管理的工作职位。
他们的讨论十分坦诚和友好。内德·约翰逊建议为了减轻彼得·林奇原来管理120亿美元基金的巨大工作压力,答应让彼得·林奇管理一个规模更小的基金,比如1亿美元。
但是,尽管新的小基金的规模只是他原来管理的老基金的1%,但按照他的个性,他仍然会像管理原来的大基金一样倾注同样多的潜力,他仍然会每个周末都在办公室度过,因此他婉言谢绝了老板的建议。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同时,彼得·林奇还为几家大公司管理着一个10以美元规模的员工养老基金,包括柯达、福特汽车和伊顿百货,其中柯达的份额最多。他管理的这个养老基金想怎么投资就怎么投资,没有任何投资限制,因此投资业绩比麦哲伦基金还要好。比如,这个养老基金能够将其5%以上的资产投资于一只股票,而根据法规规定共同基金就不能如此。
不管彼得·林奇是不是离开富达基金公司,柯达、福特汽车和伊顿百货三家公司都希望彼得·林奇能够继续为他们管理养老基金,但彼得·林奇还是谢绝了他们的好意。除富达基金公司以外,彼得·林奇还收到了无数邀请,由他出面组建一个家林奇基金,成为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封闭式基金。那些准备参与组建基金的发起人对说,只需在几个大城市搞一次时间短暂的路演,发售数十亿美元的基金份额绝对不成问题。
从基金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封闭式基金的吸引力在于,无论投资业绩多么糟糕,基金都永远不会失去它的客户。那是因为封闭式基金只能交易而不能赎回,和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默克制药(Merk)、宝丽来(Polaroid)等股票一样,每一个封闭式基金卖方都有一个对应的买方,所以基金份额总数和上市公司股份总数一样是保持不变的。
然而,对于麦哲伦基金这样的开放式基金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开放式基金持有人想退出基金,就可以向基金要求赎回,基金就必须根据基金单位净值支付相应的现金,基金份额相应减小。一旦一家开放式基金不再受到市场青睐,投资者就会纷纷赎回基金,把资金转移到这家基金的竞争对手,或者干脆退出股市投入货币市场,这家基金规模很快就会大大缩水。这就是为什么开放式基金经理根本无法像封闭式基金经理那样夜夜安稳入睡的根本原因。
搞一个规模为20亿美元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的林奇基金,就像一家流通股本为2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一样,能够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除非犯了一连串的重大错误赔光了所有的钱),彼得·林奇可以每年稳拿0.75%的管理费(相当于每年1500万美元),一年又一年,年年都可以如此。
单单就赚钱而言,这个主意太有诱惑力了。彼得·林奇可以雇些助手来选股,把工作时间减到最低程度,让他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打打高尔夫,多陪陪老婆孩子,有空再去看看波士顿红袜队、凯尔特人队的球赛,当然还有《波西米亚人》等歌剧。不管他的投资业绩战胜市场还是落后于市场,都可以拿到同样丰厚的管理费收入。
但是这个安排仍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第一,彼得·林奇对战胜市场的渴望程度远远超过他对落后于市场的容忍程度;第二、他一直相信基金经理应该自己独立来选股而不依靠别人。因此,即使是管理这样一个可以保证丰厚收入的封闭式基金,他还是会重新回到和原来管理开放式基金一样的工作狂状态。即使是周六也照样会一天到晚待在基金办公室里,在成堆的年报中迷失真正的自我;依然和以前一样,只是一个钞票越赚越多但是时间却越来越少的可怜家伙。
选择做金钱的主人 而不是奴隶
彼得·林奇曾经听说,有很多的百万富翁庆贺自己错过了本可以更加富有的机会。我过去一直对此非常怀疑,能够对大赚一笔的诱人机会说不,这可是很少人能够享受得起的奢侈。
如果你够幸运,和我一样赚了相当多的钱,当赚的钱多到一定程度,这时候你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为了赚更多的钱而生存,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是做金钱的奴隶呢,还是让你赚的钱为你服务,从此成为金钱的主人,让自己享受更多的人生幸福呢?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小说里,写过一个非常贪心的农夫的故事。有个魔鬼答应这个农夫,一天之内,他用脚能圈下来的土地,就全部属于他。这个农夫拼命跑了几个小时,就圈到了好几平方公里的良田。这些土地他一辈子都种不完,足以使他和他的家庭好几代子子孙孙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了。
这个可怜的家伙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想停下来,他想:圈的地已经足够大了,再继续跑下去圈更多的地,对自己又有和意义呢?
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他继续跑啊跑啊,总想抓住这次机会尽量多圈一些土地,直到最后再也跑不动了,精疲力竭倒地而死。
这正是彼得·林奇希望自己能够避免的悲惨结局。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