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黑卡一直是外汇黑平台产业中的毒瘤,骗子利用黑卡能够伪装身份、洗黑钱,而不被警察抓获,也正因如此,国内警方近些年一直在严厉打击黑卡,“断卡行动”也一直在进行。
黑卡一直是外汇黑平台产业中的毒瘤,骗子利用黑卡能够伪装身份、洗黑钱,而不被警察抓获,也正因如此,国内警方近些年一直在严厉打击黑卡,“断卡行动”也一直在进行。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通告,勒令持有黑卡的人员于6月底前立即注销黑卡。逾期将依法惩处。
黑卡介绍
“手机黑卡”是指“黑灰产业”从业者手中的大量非正常使用的手机卡。众所周知,现在人们使用的手机SIM卡都必须通过网络运营商的实名认证后才能使用。但是,事实上人们还是可以通过某些渠道购买到一些非实名认证的手机卡,也就是这种卡被俗称为“黑卡”。其中约80%是物联网卡。
这些卡在骗子手中就是诈骗利器。骗子将这些卡放入一种叫“猫池”的专用设备中批量供养。通过这种“猫池”设备,手机黑卡即可连接到正规运营商的合法通讯网络上,开展收发短信等业务,且其通讯实现了全程自动化,给犯罪分子提供便利。
同时黑卡的用途也十分广泛,骗子能通过黑卡伪造身份、洗黑钱、创建空壳公司……而警方这边在缺乏身份认证的情况下,难以对犯罪贩子进行追踪抓捕,这也是黑平台诈骗案侦破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通告主要内容
1.重申态度。电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入推进“断卡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办理、出租、出售、购买和囤积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行为,全力清理涉诈号卡资源。
2.明确责任。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应按照“谁开卡、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电话卡、物联网卡、互联网账号的实名制管理。
3.加强防控。电信企业应建立电话卡“二次实人认证”工作机制,针对涉诈电话卡、“一证(身份证)多卡”、“睡眠卡”、“静默卡”、境外诈骗高发地卡、频繁触发预警模型等高风险电话卡,提醒用户在24小时内通过电信企业营业厅或线上方式进行实名核验。
互联网企业应根据公安机关、电信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对涉案电话卡、涉诈高风险电话卡所关联注册的微信、QQ、支付宝、淘宝等互联网账号依法依规进行实名核验,对违法违规账号及时采取关停等处置措施。
4.限期整改。凡是实施非法办理、出租、出售、购买和囤积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相关人员,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应停止相关行为,并于2021年6月底前主动注销相关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对通告发布后仍然进行上述非法行为的人员,将依法依规予以惩处。
黑卡现状
早在2017年6月30日之前工信部就早已要求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同时2020年警方开展的断卡行动也一直在进行中。据报告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4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4万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60.4%、80.6%和146.5%。成功劝阻771万名群众免于受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91亿元。
尽管如此,目前仍旧有很多“假实名制”的手机卡在黑卡市场内流转,其中虚拟运营商发放的手机卡和物联网卡是黑卡的重灾区,此次的通告既是给贩卡人员机会,也是对黑卡的进一步打击。
个人防范
在2019年,北京市民吴先生在营业厅办理手机套餐业务时,发现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身份证竟然被悄悄地办了52个手机号码,这多出来的52个手机号全部处于欠费停机状态,少的欠几分钱,多的欠几百元。
这些黑卡无疑是不法分子窃取了吴先生的信息,再注册手机号进行诈骗。因此对投资者来说不仅要防范黑平台的诈骗,同时还需去有关部门核实自己身份证下的注册的手机号和银行卡号,避免卷入诈骗中。
总结
国内警方对黑平台的打击力度正逐渐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还投资者一个清净的市场,但在此之前投资者还需保持谨慎,认真审核交易商资质,毕竟在黑卡依旧泛滥的市场中,一旦被骗,钱就很难追回。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