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人性的弱點有時是無法改變的原罪。大英雄經歷兩項合一,與天合一,與己合一,前者需忘記得失才能做到,後者是自我探索的掙扎過程。
“買入動作以小事大,賣出動作以大事小”,這是我對《孟子》中“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混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的引申感悟,孟子是大智者也是好心人,他老人家的話不是白說的,雖然“五四”以來批評的人很多,但有意義往往來自抽象繼承。這句話不要解釋的好,只要瞭解原話的典故出處,在操作中不斷容入自己作為交易者的體會感悟就可以,買入之時做智者做的事情,智者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細節,賣出則做仁者所思,仁者的胸懷是很寬廣坦蕩的。
交易者要修心。這個不是一句空話,你的手段與你的態度應該是兩者齊頭並進,不可割裂開看,一個心態再好的司機,如果駕駛技術不過關,上馬路都要出問題的。手段與心態就象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招式與內力是分佈對應的統 一體。做事追求意義,不追求于成功,有人早晚會理解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永遠理解不了,就象作股信守原則理性,不迷失於金錢的輸贏!
成者築於心。古人學武一般都有四種境界:初學時,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學到一定程度時,手中有了劍,但心中仍沒有劍的感覺;學到爐火純青時,手中劍飛,心中劍舞,內心所悟與手中招術完全相通相融,劍到心到,心止劍止,感覺極佳,此一層境界,講求人劍合一,劍就是人,人就是劍,手中寸草,也是利器;再學到完全悟出“劍道”之時,便心中有劍而手中無劍了,手上有沒有劍劍好不好壞不壞已無關緊要,信手拈來枯草枝葉皆可以成為劍,此一層境界,講求手中無劍,劍在心中,雖赤手空拳,卻能以劍氣殺敵百步之外。真正的武林高手是最後這種境界。
劍人合一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但凡一個人對一件事研究領悟多年,就會對所研之物產生一種直覺,仿佛融會貫通。十年一劍必有一個迴圈,所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天涯路,終不悔,人憔悴。劍為利器,故此種境界乃功力境界也,或名或利。何謂功利境界,乃人境也,現代社會就是功利境界的社會,現代的人也是功利境界的人為最,功利並沒有什麼不好,它是現代文明的起源與發展,不好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功利在哪裡,故需有法有規。英雄與才人皆屬此種境界,劍人合一亦是物累之境,劍在前,人在後,人為劍所役使也。這一境,言語、情態、眼神流露出愛恨狀,有愛有恨,人也。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劍即是心,心即是劍。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其內在意義在於無招勝有招,招無意,意無意,無意是真意。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境界,指達到自 由的領域。這個領域就是《莊子-養生主》中庖丁所言說的狀態,目無全牛,雖為技而進於道,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神欲行。窺到本然的辦法,就是看懂了無字天書,無字天書不是寫出的或誰能教授的,它是一種自悟或修行,自悟或修行也不見得領悟,還有賴於人之才分。悟哪一道需要有哪一道地才,人力的勤奮可是展其才,不能增其才。才差別不是很大,就一點點,而就一點點界定身份——匠人與大 師。無字之天書是要證明的假設,假設是能讀無字天書者所見到的本然命題。凡是道的領悟只是頃刻即成,之前預備之後修補證明,即使數十載,豁然貫通只於俄頃,以神遇不以目視。
無為境界,上善若水之境,雌柔如太極也,無敗之境。剛在操作中的意義很大,這是為保持一種機械狀態進出,進出需要有系統的經驗作為基礎。到底還是經驗的是事,不是預測的事。人的頭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經驗是有區別的。
情緒在操作中是一反面因素,可是活人都是有情緒的。如何有效衝破情緒這道坎,老子的哲學思想無疑是此處指南針。但老子處於出世的境界中,他達到這樣一種心理狀態是有依據的,他與世無爭,身心是統 一的。而現實中利害中的人呢?入世的人在用老子哲學思想指導行為是不統 一的,這裡面或多或少存在著自欺的成分。
無為的境界是至境或叫化境,達到這種傳說中的境界有一個條件——全知。所謂無為其實是順勢而為的意思,只有順勢做事情,沒有阻力,無累而事達就是無為。有為正好反之,逆勢做事是有為,儒教講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這個意思,故有為必有所累。
從經驗角度講,生人要達到某一領域的無為境界,需要知道該領域事物的理,從而知道趨勢,生人達到某一個領域的理就知道這一領域的無為,達到所有領域的理知道全部的無為,這是全知的結果。到目前為止,除了自稱自己做到的以外,只有宗教神話中有。
東方的哲學精神一直是追求統 一的,統 一的精神象徵于體系的完美,但它只代表體系的完美,不代表實際能夠完美。王國維歎“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就是說此。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人物最後被自己或他人描述成為了神仙,為什麼如此?我想這與東方人在精神上這一追求密不可分。
達到全知就達到了無為的境界,無為者無累。在證券市場上,一些著名的技術分析理論都能使人或多或少的達到無為境界,只不過不是在實際上達到,而是在想像裡。這與老子思想所達到的無為境界頗為相象,技術分析這種知識性體系也因為特別符合大多數人的理解習慣和精神要求而得到了特別弘揚。
老子西去了,他的離去在精神與實際上是統 一的,故國的趨勢在大王的爭殺中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新的文明方式,老子的思想信仰與四周的環境和時代的趨勢是逆向的,留下與現實是有為,離去精神信仰達到了無為。所以我說老子不自欺。
老子的思想根本上是形式的關於真際的經驗,不是實際的經驗,它不指導實際,對現實可以說無用,而對我們來說老子的思想的形式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可以挖掘出無數樸素的智慧。
老子精神為我所用,需要對出世進行抽象繼承化,而為我所用,也就是剔除自欺後而用,而方能用。東方人在老子的迷宮裡甚少有不自欺欺人的,它演變成權術、方術等等不過是欺術而已。現實中沒有那種理論體系可以應對實際,在市場上也沒有一種技術分析理論可以與指數實際走勢對應,我們只能從經驗角度與邏輯的先驗角度把握假設未知。
投機的人生其實是顛沛流離的人生。望見伊的身影想起詩人的康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做投機的人不要執著於任何事情,任何交易都要做好兩手準備,並且記住這樣一句話作為座右銘,在投機市場中,一個人感到最安全的時候,其實是他最危險的時候,因為他減少了防備心。投機的人生其實是顛沛流離的人生,如果你選擇了它,那就是選擇了不確定感。
有一朋友說交易技術最重要,只要技術一流就沒有或可以忽略心態的問題,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誤識,這種認識的本質是希望自己不會犯錯,不會犯錯只有宗教意義,沒有現實意義,在交易的過程中如果一個人錯誤堅持這種潛意識,相當於把自己似為上帝,於是在投機市場中,一個人感到最安全的時候,其實是他最危險的時候,因為他減少了防備心。
如一個作了多年的短線交易者,機會來到時尋找撲捉並實現利潤的能力並不會差,難的是怎麼能不虧回去,難的是超越這種人性的宿命迴圈,而超越是心境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一種境界的探索,這就需要交易者在心理層面上具有對誘惑的相當的承受力,和對錯誤操作的隨機改錯能力,所謂隨機是就短線的速度而言,其實是盤後的確認功夫,因為短線交易的性質必須是確定性的交易,每一筆交易都在經驗的確定範疇之中完成,說的在具體一點就是買的時候確認止損價、止贏價,時間、甚至浪型,這個定位對短線非常重要,它是交易的參照系,不做自己不知道的事,就規避了大部分風險的不確定性,不要做上帝,就知道參照系的尺度在哪裡,也就是標明了風險的界限。
《專業投機原理》中,Sperandeo對當日交易有一些很精彩且感人的論述。
例如:“如果你缺乏真誠面對自己的能力,請你跳過這章的內容,——因為你不適合從事當日沖銷的交易,這是一個你絕對不可以欺騙自己的場合,事實的真相很單純……”但是這個單純的事情並不單純,我認為大 師沒有深入下去,可能他沒有時間,不像我有很多,他沒有深入心理學的系統範疇,雖然心理學並不是科學,也不是哲學。
《通向財務的自 由之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位心理學博士。
提到聖杯的位置問題,也是我要闡述的這個重要超越的一部分。短線交易大 師中也提及一點,比較簡單直接,他說的大概意思是短期走勢80%是市場集體心理的表徵,短線交易的實質就是心理交易。
這裡涉及一些心理學範疇系統知識,自我、本我(我理解為潛意識),還有超我的問題,再重複一邊上面的話,心理學不是科學,也不是哲學。但如果你僅停留在技術層面你不可能完成這個實質的超越。細胞學說,人在兩年可以把所有的細胞更新一遍,所以人想改變任何一種習慣需要兩年。在操作上也是如此,除了需要必要的學習探索經驗積累的時間以外,還需要兩年來改變習慣不能缺少。
有時壞人會做一些好事,有時好人不做好事。人是要做一些壞事的,從某種角度講讓人不快,在心理學的意義是力量正值,而讓人快樂是心理力量的消減,具有愉快性質的感覺沒有一點兒內在的推動力,而不愉快的感覺卻高度地擁有這推動力。但力量需要自我引導,因為它趨向發洩。
如果大家不喜歡投機的人生其實是顛沛流離的人生的說法,可以縮小範圍,改作短線交易的人生是顛沛流離的人生,如果這個你們毅然不同意還可以改作我的交易人生是顛沛流離的人生的,只要範圍足夠縮小,意義就不大了,原本本人就是完美的唯我主義者,我思考的問題也完全是我考慮的問題,這點想改變也改變不了,人只能接受他自己能接受的東西,這個完全符合心理學的意義。
自我在人性中具有極大的調和能力,它抗拒一切外來打擊,任何不能接受的都是不能接受的,它天然的保護著本我的存在,自我是本我的奴隸,而它傾向於自認自己是主子,這就是自我的可愛之處。自我在人性中具有極大的調和能力就是叫做自欺的功能,這一功能是人性最重要的保護裝置,自我企圖用外在世界的規則對本我施加影響力,抗拒潛意識以快樂為原則的遊戲規則,而本能的強大卻不以抑制為轉移,人性天然的向潛意識靠攏,把欲望轉為行動,再賦予欲望以道理,似乎是自我理性的主張。
而一切心理症候群都反映出壓抑與釋放不暢的特徵。短線交易類似於競技體育,它與人的狀態密不可分,人在任何一種意志、欲望、夢想籠罩下的行為都會產生過激特性,佛說一切執迷都是錯,道要求人們清靜無為,人只有處於清靜無我的狀態下才能理性行動。但佛的本質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迷信,缺乏現代科學和哲學的輔正,東方文化具有深切的迷信特質,這緣于東方文化的根——統 一性,統 一性產生於感性直覺。
一切社會科學,包括哲學、宗教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上。人認識只能後來的體系更本源,任何學說都不可能孤立于人的現有的認識體系之外,但能建立一個更大的認識平臺。
有些東西需要超越之後來感知,當無法超越被籠罩的狀態,說什麼都是白說的,超越現實感或者超越實際感的意義不是讓你背對它,而是為自己建立一個更大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看永恆這個命題,在操作上的實質是建立穩定長遠的獲利行為,在短線交易中它體現在確定性上,從而超越我在開頭所說的所謂輪回。交易是很簡單的事情就是遵守遊戲規則,交易的核心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控制你的預期系統,管理你對不懂得事情的興奮程度。當你不會思考不能思考不願思考時,這時你是一個病人,遠離勾引、休息一下。不悟虛何以悟實,用老子的說法是無中生有。
而每一個生命中的人都在有意無意地追求著生命中的控制感,我們考試、學習、工作、思考、成功感、賭 博,投機、買彩票……。無數的偏見組成我們有控制感的錯覺——快樂與痛苦,預期的東方說法就是欲,誰人有無欲的存在,那萬丈厚塵中,人需要幾生的沉浮,才能理清——塵世中的我,但是即使再錯一萬次,偶依然選擇雄起,為什麼?因為人性的弱點有時是無法改變的原罪。大英雄經歷兩項合一,與天合一,與己合一,前者需忘記得失才能做到,後者是自我探索的掙扎過程。當你在宇宙事件中不要忘記兩種特性,預期陷阱,毀滅機制,這都屬於天罰。
上帝製造了相反的遊戲,誰人能理解這層的意義,誰心就接近上帝!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在真實的概率事件中,隨著事件次數的無限增加,大概率事件獲勝的概率將趨於無限大,小概率事件獲勝的概率將趨於無限小。
ZigZag是一個點位提示指標,它是自動生成的,不需要介入主觀的判斷,主要用來標注過去價格中的相對高低點。
均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市場成本,而市場成本的變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均線的運行。
沒有人能夠完美迎合市場,你不行,別人也不行。所以,根本沒必要擔心做不到100分,60分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