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動量振盪器(AO)是最受交易者歡迎的指標之一,主要用於衡量股票和商品市場的動量。
動量振盪器(AO)是最受交易者歡迎的指標之一,主要用於衡量股票和商品市場的動量。
它是由比爾·威廉姆斯(Bill Williams)開發的,他是一位著名的圖表愛好者和技術分析師,善於在心理層面上觀察市場。
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將首先關注該指標的編譯,然後繼續在實踐中應用該指標。
我們還將看看AO與其他振盪指標有何不同,以及涉及該指標的關鍵交易策略。
什麼是動量振盪器(AO)?
根據它最簡單的定義,AO是一個市場動量指標,它比較最近的市場走勢和過去的市場走勢,以判斷目前是看漲還是看跌力量在推動市場。
與MACD相似,AO指標柱狀圖顯示了市場近期動量和前期動量水準的比較。
該指標在中心使用了一條零軸,兩側的指標移動是根據兩個不同的移動平均線比較繪製的。
如何計算AO?
AO柱狀圖是一個34天的簡單移動平均線,它通過K線的價格中位數(最高價+最低價)/2繪製,並減去5天的簡單移動平均線,同樣通過K線的價格中位數(最高價+最低價)/2繪製。
Awesome Oscillator = SMA (MEDIAN PRICE,5 PERIODS) – SMA (MEDIAN PRICE, 34 PERIODS)
中位數價格= (H+L)/2
SMA=簡單移動平均線
H =最高價
L =最低價
在大多數圖表中,動量是根據條形圖的顏色來分類和表示的。
綠色條表示動量比之前高,動量向上,紅色條表示動量比之前低,動量向下。
AO與MACD有何不同?
AO和MACD都是技術分析指標,通過分析資產的強弱,為潛在的趨勢方向、趨勢逆轉提供信號。
然而,這兩項指標在圖表中出現的方式和計算方式有所不同:
AO使用34日和5日的簡單移動平均線,而MACD指標使用26日和12日指數移動平均線和9日信號線。
AO計算是基於中間價格,而MACD計算使用收盤價。
MACD計算公式如下:
MACD線= 12日EMA- 26日EMA
信號線= MACD線的9日EMA
EMA是指數移動平均線
MACD柱是MACD線-信號線
使用AO指標的一些策略
AO指標提供許多信號,幫助預測價格的修正和逆轉。該指標是在這樣前提下起作用的:隨著動量開始放緩,越來越少的賣家或買家願意以當前價格進行交易。
零線交叉
使用AO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柱線何時通過零線。零線以上看漲,反之則看跌,也可以將其簡單的理解為零軸附近的金叉與死叉。
如果AO柱超過零線,這是牛市勢頭的指示。相反,當它在下方交叉時,就表明了看跌勢頭。
做多信號:這個信號是當柱狀圖越過零線時產生的。這意味著股價正在逆轉走勢,要麼突破最近的高點,要麼已經觸底。這通常被視為牛市信號。
做空信號:當柱狀圖穿過零線以下時,這個信號就出現了。這通常意味著價格已經跌破最近的低點,或者達到最高點並正在逆轉。交易員通常將這些事件解讀為看跌信號。
背離
震盪指標的另一個優點是用於確定背離。
交易中,背離是指價格在一個方向上移動,而一個振盪指標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動。簡而言之,如果你看到一個價格在上升,創出新高,但是AO並未同步創新高,那麼就構成了背離。
確定技術指標和價格之間的差異是技術交易的一個關鍵要素。
看跌背離表明價格可能會調整,退出部分多頭頭寸是明智選擇;同樣,看漲背離出現後,空頭應該採取謹慎的操作方式。
然而,僅僅因為背離的出現,並不一定意味著行情就會逆轉。背離只是一種警告,至少可以用作減倉的條件,而不是立刻反向開啟頭寸。
總結
大多數成功的短線交易者都有自己的優勢,這就是簡單的市場分析發揮作用的地方。AO是最好的動量指標之一,你可以依靠它來獲得驚人的結果。
該指標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當前市場驅動力的變化。可以應用在不同類型的交易,包括日內交易、波段以及長線交易。
通過個性化地解釋和使用,它會幫助你瞭解做空還是做多的理想時機,至少,也能夠警示你,是時候控制一下倉位了。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說技術指標達到了支撐位或阻力位?例如,相對強弱指數通常在30和70之間震盪,因此,我們可以說它們代表支撐和阻力水準。
金融市場就像一頭狂躁的野獸,要麼瘋漲,要麼狂跌。某只股票一天上升20點,第二天又下跌24點,從而引起公眾的關注,使他們產生了海市蜃樓般的幻想。那麼,是什麼因素能引起資產價格的上下波動呢?
所有的行業,都是有天賦的更容易接近成功,但是並不代表資質平平的人就永遠沒有辦法成功。
美國著名商業科技預言家凱文·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