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上海交大的通訊工程碩士,他2005年攜20萬入市,2007年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2013年開啟職業投資之路。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上海交大的通訊工程碩士,他2005年攜20萬入市,2007年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2013年開啟職業投資之路。這是一個普通上班族財務自由的故事,而且他堅信低風險投資也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今天就和秀哥一起走進@DAVID自由之路的投資人生吧!
2000年,一本名叫《富爸爸窮爸爸》的書在國內刮起了颶風,文中“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作”的理念給尚未普及理財概念的國人以巨大的震動。一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理工科青年翻開此書後如獲至寶:原來人生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還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財務自由!
一顆嚮往自由的心由此被重新激發,他開始研究什麼是投資,怎樣做投資,並走上了一條屬於他的低風險投資之路。一轉眼,曾經的青年早已過上當年憧憬的自由生活。“低風險也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嗎?”秀哥不禁問道。“可以的”, @DAVID自由之路說。
“你不可能每天過不一樣的生活,除非你去流浪”
上中學的時候,一個同學曾經問過我, “你希望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的回答是,“希望每天過不一樣的生活”。
“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去流浪”,她說。
我出生於1977年,成長在一個變革的年代,從小學、中學再到高中,感覺生活在不斷變化。那個時候我的想法是,我現在是沒錢,等我賺了錢以後,那可不是每天都可以過不一樣的生活。
等我念完大學、念完研究生、參加了工作,才發現生活依然不自由。上學的時候,我們把時間交給了老師,好歹換來學識的增長,而等工作後,雖然賺了錢,但也出賣了時間,工作變成朝九晚五周而復始,別說每天過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在一個單位工作一輩子,那簡直是幾十年都在過一樣的生活。
“生活真的沒有辦法自由嗎?”
直到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富爸爸窮爸爸》,這是00年代的暢銷書,雖然內容很淺,但是我看的第一本投資類書籍,透過它我知道原來還能有另一種生活,叫做財務自由,可以不依賴工作,依靠投資就能夠滿足生活所需。於是財務自由成為我生活的一個目標,因為我知道,只有當生活不需要為收入而奔波,才能更好的體會自由職業那種飛鳥翱翔在藍天的感覺。如果到達財務自由,我小時候的夢想就能夠實現。
我的“傲慢”,讓我的職業生涯有了大的裂痕
作為生於70後的一代人,我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大發展。
在我上大學前,中國的物質還非常短缺,高中的時候我曾經和同學說,“我希望以後能自己賺錢買一輛山地車”。當時別說汽車,即使是電視機,也要花掉一個家庭幾年的積蓄。那個時候的生活非常平靜,城市面貌和生活水準也一直沒什麼變化,但是中國財富的大裂變正在孕育中,那個時候一些故事開始流傳,有人進入外企工作,月薪有好幾千元,在大部分人月薪不到五百元的那個年代,這樣的收入給人很大誘惑。記得1999年,華為來我們學校(西安交大)開招聘會,開出的年薪已經可以達到八萬元人民幣,不過我參加華為的面試,很不幸被淘汰了。
本科結束後,我選擇了去上海交大讀研究生,畢業後我去了上海移動工作。當時本來有機會去華為,但是我不甘心,很多大學同學本科畢業就去了,現在去總覺得會慢半拍,另一方面上學的時候我也在創業公司做過兼職,瞭解到做乙方的艱難,心裏想著去移動這種大甲方要舒適很多。進入上海移動以後,起步的收入還是很令人滿意的,到手的年薪超過10萬,甚至高於華為,但是裏面的前景卻讓人壓抑:移動的升職加薪按崗位劃分,升一崗一個月能多拿一千多元,但是升崗名額卡的很嚴,我如果我一直在這裏工作下去,似乎能看到自己的未來,那就是努力工作,讓領導滿意,爭取崗位晉升,一年能多賺個一兩萬元的工資。天哪,我的人生之路被一眼看穿了,難道我的將來就被定格成這樣嗎?
在上海移動我還面臨另一個問題。我和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兩地分居,我在上海,她在北京,長期異地非常痛苦。在上海移動工作2年以後,我找到了一個機會借調到北京的中國移動集團的研究院工作,但這並非長久之計。
機會終於來了,2006年集團內最熱的數據部開啟內部招聘,我看了一下崗位,有一個正好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而且地點就在北京。於是我參加了筆試和麵試,面試的是各部門的領導,然後等待通知。我本以為這是一個板上釘釘的機會,但結果招聘結果出來,其他人都成功了,只有我是唯一的失敗者。我失敗的原因在哪里呢?後來數據部的部長講過,在內部招聘的這幾個月內,其他人把我辦公室的門都踏破了,而你一次都沒來過,你真的想來這裏?所以,我失敗的原因,就是“傲慢”。
股市是一個公平的市場,這裏你不需要低頭求人,也不需要向別人效忠
1997年我開通了A股帳戶,開戶還花了90元。當時我剛20歲,投入股票的資金大概有2000元,進進出出似乎賺了幾百元,覺得沒什麼意思,帳戶就被閒置了。
2004年我從上海移動借調到北京,趁著這個機會跟女友完成了結婚,並在北京買了婚房。那一年我也再次步入股市,尋求更多的投資機會。最初我在股市投入了3萬元,買了華聯超市、北京城鄉、邯鄲鋼鐵等,有些小虧損,後來股市一路下跌,我不敢加倉,心裏也比較焦慮。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刷基金論壇,看到一個很吸引人的投資品種,叫做“封閉式基金”,這種基金在成立後就不接受新的申購和贖回,只有等到新一輪的開放新投資人才可以操作。封閉期間流動性的缺失給基金帶來了淨值折扣,2004年這個折扣大概有20-30%,經過測算,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於是買入不少封閉式基金。
不曾料到,熊市接踵而至,封閉式基金價格不斷下跌,折價也不斷擴大,最大的時候折價突破50%,我們虧錢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和老婆再三分析和討論後,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決定把過去3年的住房公積金都取出來,加上每月剩餘的工資,全部買入封閉式基金。
在封閉式基金跌跌漲漲沒有起色一段時間後,2006年到來,牛市開啟,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從高點50%不斷回落收斂。11月和12月是激動人心的兩個月,封閉式基金像一頭剛睡醒的雄獅,連續幾天,天天封在了漲停板,兩周後,折價率回調到了25%,我的盈利一下子超過了50萬。
這一年,我也剛好經歷了上海移動內部調崗的失敗。2006年12月31日,我給公司提交了辭職報告。雖然我不知道路往哪里走,但是我已經信心十足,無論未來如何,我還有股市,這一個公平的市場,我不需要低頭求人,也不需要向別人效忠,只需要通過我的判斷和交易,就能為自己爭取到領地和空間。
50萬離財富自由還很遠,我繼續踏上工作之路
雖然2006年我的收益率還不錯,但距離財務自由還很遠,50萬還沒有高端職場人士一年的獎金多,於是我又踏上了求職之路。
在面了幾家大公司後,我最終選擇了一家做通訊的小民企,他們給我的年薪是12萬,與我在上海移動的收入一樣。說來也是可笑,我在移動工作5年,最終收入0增長,ROE永遠是最重要的,贏在起跑線不代表能贏在終點。
2007年市場很快突破3000點,身邊的“股神”也多了起來,我的心中的擔憂也越來越多,封閉式基金繼續漲,我買的華菱管線也很快就翻倍了,我開始減倉再減倉。最後看到B股還有大約40%-50%的折價,於是買入了一些B股。慢慢地,我的股票倉位降低到了30%以下,剩餘資金參與無風險的新股IPO。2007年的大牛市,恐高的我在收益率上跑輸了市場不少人,但收入還是有了大幅的增長,到年底我們在股市累計賺到了100萬,算是有了第一桶金。
在第二家公司的工作一晃5年半過去了,跟移動相比,這裏沒有複雜的人事關係,工作起來會簡單許多,但是產品研發遲遲沒有得到突破,老闆長期畫餅卻始終不願意在產品研發上做足夠的投入,讓我和幾個老員工最終決定離開。
這時不斷有獵頭找我,但都不合適,主要以瘋狂出差的職位居多,這不是我想要的,畢竟我已經有了選擇的自由。機緣巧合之下,一家公司的研發總監聯繫到我,“你是不是在通過獵頭找工作?”。圈子太小了,我以前和他合作過,他是無線網路的高手,而我擅長核心網,我們互相都很欣賞對方的技術能力,這家公司現在想要開發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平臺,跟我的需求完全一致,依託它我又有機會實現產業界NO.1產品的夢想了!跟他們談完後,給我開出的年薪是30萬,經過5年的時間,我的收入終於實現翻倍,更重要的是,我的工資收入終於超過我老婆了。
新公司在業界的口碑不錯,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遠超於我的第二家公司。研發總監在我們入職後給每人送了一本韋爾奇的《贏》,他也完全按照GE的2/8法則來管理團隊。我負責的大數據分析平臺研發進展很快,一來這個產品我在上家公司基本已構思完畢,二來公司的激勵機制讓團員非常有幹勁,難關一個又一個被突破。到2012年底時,我們的產品性能和功能已經上了一個大臺階,研發團隊最努力的一位同學,每週工作60小時,入職2年實現了收入翻三倍。
到2013年,我們產品1.0終於發佈,公司給的年終獎和專案獎都超過我的預期,這讓我心中非常暖和,雖然說和股市上賺的不是一個數量級,但這代表一種價值認可。
不過由於投資的成功,此時我的心態已經發生改變,既然牛市和熊市我都能獲得N倍於年薪的利潤,那麼靠投資養活自己的和家人已經不是問題,未來我是繼續在職場努力,還是尋找新的生活模式呢? 大老闆提出讓我組建市場部,但公司規模已大,也不大可能給我多少比例期權,起碼和我持有的中行轉債相比,期權價值上不是一個數量級,另外單就薪水來講,職場上50萬年薪也基本到頂了。由於使用的投資品種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感覺到力不從心,投資和職場真的很難兼顧,是到了該放棄的時候了,如果我不能把工作做到極致,那還不如把職位交給其他人,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 我找時間和研發總監溝通離職的事情,經過坦誠的討論,我們達成一個意向,等產品2.0開發結束後,我將以顧問的角色幫助公司的產品開發,每週來公司工作半天,平時郵件支持,月薪5000元。
徹底告別工作12年的通訊業,全心擁抱投資
從2010年到2013年,我的投資收益比較普通,四年總計賺了30%。初期持有銀行股和保險股,大盤下跌造成2011年大約15%的虧損,這也是投資生涯中最大一次年度虧損,後來轉做分級A和可轉債,雖然把2011年的虧損全部彌補回來並賺了不少,但是這四年複合收益率不到10%,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一次較大的年度虧損中斷了複利都高速增長。所以這時候我決心專做低風險投資,儘量控制回撤。
2014年開啟兼職生活後,市場開始轉暖,大的賺錢機會又來了。2014年11月到2015年8月,各種分級基金套利的機會層出不窮,先是2014年11月和12月的分級基金溢價套利,當時場內申購分級母基金,兩天後拆掉就是10%的收益,這樣的機會差不多有4輪到5輪,即使前兩輪觀望沒參與,那麼只要後面參與進去,差不多就是30%的收益率。
瘋狂的溢價套利結束後,分級基金的規模膨脹了幾十倍,然後變成漫長的折價套利機會,每三天一個週期,折價可能1%左右,這樣的機會從2014年12月底一直持續到2015年7月底,其中2015年7月曾經出現好幾輪4%的折價。2015年股災期間還出現了分級A的低折套利就會,三天時間15%-20%左右的套利空間。
我在這個階段不斷做分級基金輪動套利, 從2014到2015的兩年,我賺到了3倍的收益,非常滿意。這一次跟2007年不同的是,我完全放棄了對指數的預測,專心賺取相對收益。2007年我因為指數恐高,基本上放棄了所有權益類多頭的倉位,將投資品種收斂到新股申購這樣幾乎無風險的品種裏,錯過了大肉。而2014-2015年這次,我相信指數和個股的不確定性,把投資的重點放在確定的相對收益上,反而獲得了指數上漲和折價雙重收益。
兼職工作雖然比全職輕鬆不少,但還是會耗費我不少精力,這樣的兼職狀態大概過了不到一年,2014年9月底我辭掉了公司的工作。就這樣,我徹底離開了工作12年的通信行業,全心投入到了金融行業。
徹底自由後的生活還是很美好的,2015年,趁著老婆辭職的空檔期,我們開啟了長達83天的國內自駕遊。我曾對老婆說過,我心中一直有個中國的大路線,以後一定要一起走完,沒想到14年過去了,因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只是背包走過北疆和川西南,還有呼倫貝爾。今年我們終於可以走的久一點、遠一點,我們規劃後清單越來越長,從30天到60天,從60天到83天。更讓人開心的是,這樣一段任性的旅程還有兒子陪著我們,一路給我們帶來數不盡的快樂。
做投資第一次面臨壓力
在離開公司後,我一直在思考接下來的人生規劃。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做產品經理,做一款優秀的產品去滿足客戶,會讓人很有成就感,我非常喜歡這個崗位。在我離職後,有私募公司看到我長期在網上連載的內容,想要邀我做合夥人,但我的理想是自由生活,這些邀請被我謝絕了。有沒有一種職業是可以兼顧自由和投資呢?跟朋友、家人聊了不少後,自己做基金經理的念頭在我心裏萌芽了。
在我確定想法後,很多人找過我,談怎麼把規模做大,怎麼大平臺多發產品,我發現我不僅沒有興趣、甚至還有些恐懼,我並不適合做老闆,在內心深處,我是一個產品經理,只想把產品做好。我不需要貪求多和全,也不需要虛張聲勢,也不需要銷售,只為多年後,有人說這是一款好產品。
轉眼到了2016年,我的產品成立了。這個角色的變化是非常巨大的,做個人投資者的時候沒覺得投資很難,但2017年年底,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壓力。當時行情極度分化,指數漲而個股不漲,做產品初期類似賽馬,別人沒看到你的長期業績,難免用短期業績評價你,初期階段性的落後就會讓人對你懷疑,當時有些人說我的投資策略已經過時,未來會一暴十寒,對於這種非議沒什麼好辯解的,只能靠未來的業績來回擊。
2018年7月我也有過一段時間的壓力,當時持倉6%的一個債券大跌,投資人擔心我踩雷開始議論紛紛,這個投資最後是安全兌付了。其實拉長時間看,這筆錢當時就是全部虧光對長期業績影響也不大,但是別人看的不是長期淨值,而是你踩雷了!
記得2007年的時候,我因為倉位比較低,收益率跑輸了大盤。當時我把收益率放到網上,很多人覺得很失敗,但是在2008年結束後再回來看,跑贏指數很多,短期的業績不一定能代表長期的走勢。但沒有辦法,如果是個人投資者,短期業績不好或者踩雷可以不告訴別人,所以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壓力,而做基金經理就要把這一切坦露出來,任人評說。
在我的投資人裏,有親戚,朋友,同學,以前的同事,還有一些雖然未曾謀面,但是特別信任我,這麼多年從未對我的投資施加任何壓力的投資人,不辜負他們其實更重要,幸虧我做到了。
我對投資的思考: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確定
投資這麼多年,我發現自己經常預測錯誤,感覺要牛市了,結果繼續下跌;感覺熊市還沒結束,結果牛市來臨,感覺大盤股好低估,結果小盤股天天瘋漲,感覺市盈率已經跌破5倍,結果一個業績虧損,不知道市盈率是多少了,感覺這個行業躺著能賺錢,結果一個政策下來,趕緊站起來吧。
股市中充滿了不確定性,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增加,股票價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博弈,我總是問自己,憑什麼我就比交易對手要聰明呢?後來我發現放棄預測,按一些方式機械性的操作,反而能賺到錢。
比如說我想參與網下打新,必須選出一些A 股做為門票,我青睞A股和H股都有的股票中,H/A折價較小的A股。按照同股同權的考慮,如果H股和A股價格差不多,那麼說明國內投資者和國際投資者對股票價格的分歧較小,那麼相比其他股票而言,這類股票的市場定價可能更加準確。
在十幾年的投資生涯中,如果總結還算成功的經驗,我覺得有三個點是我一直堅守的:
1、尋找長期做多中國的錨
我們這代人經歷過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大時代,對中國和中國資產都充滿信心,所以我的投資一直都是做多中國,看好中國,相信中國必然成為偉大的國家。 市場上的投資品種很多,有股票、房產、債券、大宗商品、外匯、比特幣、收藏品,如果選錯了錨,就是走錯了路,越努力虧的越多。
各類資產配置方式我都思考過,大宗商品、外匯、比特幣、收藏品,都是不能收息的資產,只能靠割韭菜賺錢,長期看是零和,不值得投資。股票、房產、債券三個品種,當前房產的租售比在1.2%左右,相當於80倍市盈率,而滬深300的市盈率為15倍,主倉配置應該選擇股市。
中國的固收市場收益率也高於歐美日等國家,所以我長期採用股債平衡策略,當股市低估或者正常估值時,以股市倉位為主,當股市出現高估時,以股債平衡為主,當股市出現泡沫時,則主倉位轉移到債性資產 。
2、折價輪動
對於股債平衡的持倉,我首先排除有風險的品種,在剩下的品種中選擇了上升概率高的電梯,然後利用折價做輪動,只要電梯不墜毀,我們能獲得超越電梯的上升速度。
3、相信均值回歸
任何指數不可能一直獨秀,總有均值回歸的一天,不論是一個股票,一個行業,還是一只基金,他的收益率總會存在均值回歸,否則年年高收益,全世界的財富都容納不下。
均值回歸的不僅僅是絕對收益率,也包括相對收益率。投資收益都會有大小年, 但是均值回歸是無法預防的,你不知道哪一天回歸,如果害怕均值回歸而保守,那結果就是不僅無法預防均值回歸,而是硬生生把長期投資收益率拉下來了,並不可取,因為均值回歸並不一定出現在高收益後的隔年,而是未來你無法預測的某一年或者某幾年。對我而言,我會看淡外在的基準值,重點關注自己的內在目標和邏輯是否成立,如果符合我的標準,即使收益率不理想我也不會修正策略,反之,即使收益率很好也要反思。
我是2004年正式入市的,到現在已經16年多,這一路走來,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投資都還比較順利。我沒有去流浪,但也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還記得2012年我在雪球發的第一篇長文,在裏面我寫下了生活的三個目標:
1、如果投資獲得財務自由,則找機會改變目前全職工作的狀態。
2、如果不做全職工作,就找個私企掛靠做自由職業者,好處是有時間做理財,有人給交社保,工作能力不會生疏,同時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自由職業者做煩了,就再去做一段時間全職工作換換心情,這樣周而復始。
8年後回頭看,這些願望大部分都實現了。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也許你會覺得非常驚訝,因為你和一個專業的對沖基金交易員之間並沒有很大的差別。真正不同的地方只存在於你們的交易帳戶餘額、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共有38封,這些信真實記錄了洛克菲勒創造財富神話的種種業績。從這些信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優良的品德、卓越的經商才能,還可窺見一代巨富創造財富的謀略與秘密。
散戶在證券市場是弱者,他們不能發動行情,只能搭乘主力已經開啟的航船;但散戶有時也是強者,進出市場快捷方便,遊刃有餘。
做交易的都知道德州撲克。德州撲克的很多策略和投資行為有著典型的相同點:盡可能的減少出手次數,降低犯大錯比例,從而贏得最終的勝利。任何投資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而打德州或許是體驗失敗相對便宜的多的方法了。